当前位置:首页 > 女性 > 心理 > 【心理教育心得体会】心理教育盲区催生药家鑫悲剧

【心理教育心得体会】心理教育盲区催生药家鑫悲剧

2019-02-07  来源:心理  点击:

心理教育盲区催生药家鑫悲剧

    12月6日的《新京报》报道,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在朋友眼中是个柔顺却又倔强的年轻人。10月20日,因驾车撞到一名女服务员,因嫌农村人麻烦,其用平时弹钢琴的手连捅被撞者8刀。大学里,同学对他的印象大多是,普通、羞涩、眼睛眯眯的,爱脸红。邻居的眼中,药家鑫文气,不是一个油痞。在家里他也是个乖孩子。他不喜欢足球以及一切剧烈的运动,世界杯的时候,说起足球,他笑笑,觉得太激烈了。杀人后,整个声音都颤抖着。他还说,自己后悔。

    笔者将上面的文字传给了心理咨询师朋友,她说:这孩子性格偏得太厉害了。人前温顺如羊,内在狂野癫狂;表面顺从乖巧,内心愤怒如海。乖孩子,平时不会制造野蛮硬暴力,可潜藏的软暴力一旦发作,摧毁性和杀伤力却更大。

    心理学认为,心理性软暴力通常是被压抑情绪的极端释放,比如药家鑫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,父亲小时候对他太过严厉,打他,还曾把他关在地下室。更让药家鑫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:你那么丑,没有人会喜欢你。可以看出,父母无意间为他制造了很多负面情绪。在重压下,药家鑫也就有了一张面孔,双重人格的表现。

    其实,药家鑫的家教也是中国家长通常所为: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,软硬兼施、威逼利诱;然而,对孩子的委屈、愤怒等负面情绪,很少正面回应。久而久之,这些孩子们就会人格扭曲,容易成为心理伪君子。

    记得某心理学家曾感慨说,很多教育极端事件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丑恶,而是负面情绪的极端发泄,比如前几年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伤熊事件,还有云南的马加爵事件等,可我们仍只是简单地将他们上升到道德层面,严厉挞伐,而对孩子的心理打击、心理挫折、心理残疾等问题,却没有足够重视;更未让心理发展意识、情绪尊重意识成为常态教育理念。药家鑫曾对朋友感叹,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。这时候的小药如果能寻求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自救,也能避免悲剧的发生。遗憾的是,教育从未教导孩子如何进行心理自救,多是将问题掩盖下来,不知所措,加剧了悲剧发生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药家鑫事件再次提醒我们,随着学习竞争、生存压力的增大,孩子正在成为心理疾病多发群体:天津市对本市约160万青少年调查,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%至16%;目前来此就诊的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1995年增长了约七倍。教育对孩子的关注和关心,不能仍停留在物质供给阶段,而应多一些心灵环保意识,提供更多的健康、快乐的心理能量,为心理烦恼提供宽敞出口,不要用成人意志动辄打压孩子的不良情绪;孩子自己也要学一些心理学常识,增强心理调整意识,进行及时的心理调试。

    突然想到了成都市教育局设置幸福指数体系的新闻,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作秀,其实,单就这种观念更新,就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心理拔节。孩子幸福指数提高了,孩子才有望能成为真正快乐、自信的人,这才是最大的教育成功。

转载申明:金色健康网_养生_健康养生,欢迎分享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相关搜索

生活服务